人民的翻譯時代已經到來?
發(fā)布時間:2005-08-23 瀏覽次數:2511 文章來源:中華讀書報
圍繞著第六部《哈利•波特》,人民的文學出版社和人民的網絡翻譯家正在進行著一場奇怪的競爭游戲
面對英文版《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中國讀者人民的文學出版社和人民的網絡翻譯家之間,正在進行著一場奇怪的競爭游戲。
系列童書《哈利·波特》的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上市伊始,獲得此書中文版出版商——人民文學出版社授權的幾位譯者,剛剛開始案頭工作,由網友集體或單獨翻譯的多個未授權譯本已經在互聯網上出現。
網上譯文的傳播,顯然令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利益受損,但不擁有《哈利·波特》網絡出版權的出版社,恐怕難以直接向有關機構提出查處要求?!豆げㄌ亍返木W絡版權仍歸其作者JK·羅琳所有,其律師尼爾·布萊爾(NeilBlair)上周在倫敦表示,《哈利·波特》第六部在網上傳播的速度和廣度,已大大超過了前五部。他透露說,已向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波蘭、西班牙和巴西的百余家網站發(fā)出了律師信,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行為。
未經授權的《混血王子》譯文,也不僅僅限于中文,包括俄文和德文在內的幾大語種,都有未授權譯文在互聯網上流傳。由于外語讀者對《哈利·波特》的急迫期待,也由于數字化和網絡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平臺,似乎一個屬于人民的翻譯時代已經到來。然而問題是,我們該為此歡呼嗎?
原因
民間譯文的興起,究其原因,首先是其參與者的某種哲學理由,其一,網絡上一切均應共享的黑客信念,使他們相信,圖書不應該成為少數人和大企業(yè)獲利的商品。其二,是對官方指定翻譯權——而不是僅僅是翻譯質量的不滿。須知,對大眾娛樂產品的任何獨占,都與無政府主義至上的網絡哲學相背。
其次,民間翻譯者可借此求得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某種肯定。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贊美,無疑令網絡譯手感到極大的滿足。網絡世界是虛幻的,但滿足感卻是無比的真實。
圖書的網絡翻譯,自《哈利·波特》第五部始,至今年的第六部終于光大,不僅在網絡上獲得了極高的人氣,也得到了網絡下傳統(tǒng)媒體的空前關注。
網絡譯手不僅在和官方譯者比拼,其內部也存在著相互競爭。眾多的網絡讀者充當了裁判的角色,其評價標準是譯文的點擊率和制成電子書之后的下載量。一位叫Blimey的譯手,因為其譯文在網絡上獲譽,甚至得到了北京一家報章不無贊賞態(tài)度的專訪。
另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即中文圖書翻譯質量的不斷下降,增強了讀者對譯文的不信任感。倘若我們現在果真置身于一個人民的翻譯時代,那么,對正式出版物劣譯的監(jiān)督,將是這個時代里最值得贊賞的部分——如果不是唯一值得贊賞的部分的話。
蔓延
自中國打開國門的那天起,翻譯便成為了一個永遠不會枯竭的行業(yè)。即使在凋敝窮竭的文革時代,對西方圖書的翻譯也沒有終止。相反,從表面上看,那更像是一個“人民翻譯”的時代,很多印有黑體“內部發(fā)行”或“供批判用”的譯著,以某某干校,甚至某某工廠“翻譯小組”的署名出現。當然,這還算不上民間翻譯的興起或前奏,而只是反個人主義時代語境下的集體行為。
網絡的出現,相當于打開了另一道通往世界的大門。民間翻譯從此得以起步,并隨著網絡世界的壯大而得到極大的發(fā)展。最早是對外文軟件的漢化,而后是電影字幕的漢譯,民間翻譯家開始在網絡上成群出現。
在眾多的中文電影網絡論壇上,隨處可見招募字幕翻譯小組的公告帖。這些自發(fā)的組織,甚至建立起了各種考核評判的制度,以便擇優(yōu)錄用。某些字幕翻譯小組因此在網上建立起了不小的聲望。
對整本圖書的全文翻譯,在《哈利·波特》之前,即使存在,也只是個別現象,影響不出某些網絡社區(qū)之外。我有印象的一部,是署名肖毛的網絡譯者,對EB·懷特的童書《夏洛的網》的重譯。但此書全屬譯者的個人之舉,沒有群眾運動的喧鬧之勢,因而,我不將它歸入人民翻譯的行列。
第五部和第六部《哈利·波特》的兩次自譯事件則有別于前,尤以第六部更具民間運動之特征,如自發(fā)式和爆發(fā)性的出現,匿名的集體化半地下操作,人數廣泛的參與,無比興奮的狂歡式過程,相對巨大的影響,媒體有意模糊社會責任的稱許,對道義或俠義而不是法律和秩序的非理性申張,對英雄人物(譯者)的過度追捧,以及根據譯文受歡迎程度(人氣),而進行的對英雄階層的梳理與淘汰。
危險
今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公開征集《哈利·波特》第六部譯名的方式,做出了一種親和姿態(tài)。但這種姿態(tài),與其說是一種無奈,不如說是出于未來市場利益的考慮而主動做出的妥協(xié)。因為追捧網絡譯文的網友,正是《哈利·波特》最忠實的消費者群體。事實上,媒體對《哈利·波特》網絡譯文的廣泛報道,最大的得利者也許正是出版商自身。還有什么比這更好的宣傳呢?
除去網絡名望之外,《哈利·波特》的網絡譯手是否會借此獲得更為實際的利益,尚不得而知。但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針對軟件界面和菜單、電影和劇集字幕的網絡翻譯家們,有很多已背逆了出道時所宣揚的黑客信念,被各種商業(yè)團體所俘獲和收買?,F在,已有越來越多的漢化軟件,開始為獲利而捆綁各種各樣的廣告軟件,甚至是所謂的“流氓軟件”,傳言某些字幕小組也受雇于盜版碟商,為后者大量獵取不法之財而效命。網上譯書剛剛起步,譯手是否會步此后塵,值得警惕。
以《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網絡譯文來看,獲利最大的將是盜版書商。網友自譯、或集體校譯的產品,終將為盜版商不費分毫地擄去。網絡譯文將使得非法書商以極低的成本,比正式授權的譯本更快的速度,搶先推出盜版,以獨占市場。屆時,人民的網絡翻譯家們不僅將分文難得,更需承擔目前尚不明確的法律風險。記者可以找到他們,相信警察也能,而且速度會更快。
但愿我這樣說是危言聳聽,我也不想就誰的譯文更好做一個評判。但是,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恐怕沒有哪位作者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交到一個只有網名、來無影去無蹤的翻譯家手里。同時,除去那些急切的、迫不及待要嘗鮮的故事迷之外,也不會有多少嚴肅的讀者,會認真對待這些譯文。
當然,譯文質量的好壞與真?zhèn)螣o關,我只是相信,創(chuàng)作,翻譯,出版,以至閱讀是一個嚴肅的流程,無法在混亂的秩序下保持良好的運轉。(本報記者 康慨 )